刘利华,高级工程师。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办公厅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主任、副部长。
今年两会期间,5G无疑是个热词。
无论是5G信号被用于两会会场的高清直播,还是互联网大佬频频发出关于5G的言论,都折射出人们对于5G商业化的期待。
另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概念是工业互联网,它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根据近日印发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0年将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5G商业化将给日常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工业互联网是否有望成为下一个风口?围绕这些热点话题,南都在两会期间对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副部长刘利华进行了专访。
谈工业互联网
不是横空出世的灵丹妙药,要谨防炒作
南都:今年“工业互联网”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你如何理解?
刘利华:我觉得政府更多的是统筹协调、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而不会是强制性要求。企业还是要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不同行业的特点来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也一定会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总的来说,工业互联网目前还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一个新产物,仍处在探索阶段。但是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泛化的概念,把它捧为横空出世的“灵丹妙药”,好像不管什么企业都要用。我们要提防这种炒作。
南都: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在全球处于什么水平?
刘利华:据我了解,目前来看世界上主要国家都意识到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技术,会成为未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各国都还在摸索,总体上都处于起步阶段。
就我国工业企业的现状来说,很多企业的设备比较老旧,还没完成数字化和自动化改造,尤其很多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的居多,建设工业互联网还有很大难度。而发达国家,比如日本的企业自动化程度已经很高,它改造和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很容易。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强求,各个行业、各个企业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数字化转型,一点一点发展。
比如服装制造业,对生产的精准性要求并不高,现在有的企业是按照画好的图纸用机器裁剪,也有很多是踩缝纫机手工做,衣服大点小点没关系。但在药品和食品行业中,对生产时投料的精准度要求很高,需要综合运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控制;同时还存在安全溯源的需求,这就又要求加强信息互联。还有民用爆破器材生产领域,很早就进行了一些技术改造,用机器代替人工,减少事故。信息互联、利用联网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这些,实际上就是工业互联网的简单应用。
南都: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网有哪几种发展路径?
刘利华:工业互联网主要有两种发展路径:一种是M(manufacture)方向,即传统制造业;另一种是I(internet)方向,即互联网。
一开始分为两个路径同时发展,但现在发现其实是一回事,所以两个路径已经趋合。像西门子、海尔、格力等属于传统制造业,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叫“制造业+互联网”;谷歌、微软和国内的BAT等互联网企业,现在也开始进军消费电子产品、无人驾驶汽车等行业,并且已经有了许多很受欢迎的产品,这是“互联网+制造业”。实际上,两种路径分别都形成了工业互联网的雏形。
工业互联网可分为三个部分:网络、平台、安全。其中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就是平台的发展和不断完善,要靠社会各行业甚至全球的共同合作,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标准和架构。现在看来,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是要真正形成一个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
谈5G
初期主要感到速度变快,其他体验随着发展逐步显现
南都:工信部部长苗圩近期透露,5G牌照将很快发放。5G将给日常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刘利华:目前我们所能想到的、可用的个人应用,4G基本上就可以满足需求。从个人应用来讲,在初期,5G带来的直观感受首先就是速度明显更快了。原来下载一部电影要几分钟、十几分钟,现在只要几秒钟,快了一个数量级。视频通话也不再出现卡顿,在人多的地方打电话发短信也不会再有拥塞现象。高速率带来的其他方面的变化,比如在线视频分辨率更高、在线程序延时更低这些,其实已经很难在目前的手机屏幕上察觉出来了。
当然,随着5G的发展,还会有更多相应的个人应用被开发出来,5G带来的其他体验也会被逐步感受到。但是应该说,5G主要不是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通讯问题,而是为万物互联所准备的。5G最大的特点是高速率、大容量和低时延。
高速率像刚才说的,人们能直观感受到;大容量是指单位面积能容纳更多用户,提升频率复用效率,这一点4G很难做到;低时延的重要性则主要表现在物联网上,比如最可能实现的应用场景——车联网:假设一辆自动驾驶的汽车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几十毫秒的时延,足以跑出去好几米,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很难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南都:有观点认为,在产业层面的应用中,最看好5G和工业互联网的结合。你同意吗?
刘利华:的确。5G是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基础和支撑,在工业领域有不少应用。比如利用手术机器人进行远程手术时,对传感器和手术刀的时延要求就非常高;再比如以前工人在操作高速机器的时候,由于机器速度太快,超过了工人的反应速度,容易造成一些安全生产事故,现在很多生产线上都装了传感器,如果结合5G的低时延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信息互联,一旦发生异常情况,机器就停了,反应比人快得多。
尤其是在智慧城市领域里,5G被认为是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因为以前所有的信号传输都是基于人和人之间的通信,而物与物之间的通信信号的数据格式不太一样,必须设计一套新的传输标准体系,使它效率更高、更安全可靠。这也是工业互联网里的一个新任务,我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成熟和完善。
南都:一年来,我国的5G发展有哪些新进展?还有哪些难点?
刘利华:从5G移动通信这方面,中国确实是进步比较大,对5G发展的贡献也很大,总体上我们应该算是跟其他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也是因为我们一直重视信息通信技术,有着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长期积累,但之前因为财力不够等各种原因,做得深度不够。改革开放以来,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很快,通信只是其中一方面。
但坦率讲,我们目前只是在技术研发、标准研究等理论层面比较强,在基础制造工艺、特别是很多元器件的制造工艺上,还跟世界一流水平有相当的差距。比如手机中的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只有极少数国内企业可以自己设计;5G手机主流采用的7纳米级芯片,我们现在还做不了;还有一些必需的射频器件,我们虽然能做,但批量生产的话,质量和价格都没有竞争力。这里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谈技术与市场
要让技术拉动市场,但现实情况常常反之
南都: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近几年一起迸发,是偶然还是必然?
刘利华:我觉得不能说是偶然。比如建设智慧城市,现在城市里的传感器已经装了很多,物联网建了很多,怎么把它们连起来?怎么把信号收集过来?这就产生了相应的需求。
这就提醒我们应该重视技术预研。回顾以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大体上是以十年为一代。目前国内外业界已经酝酿,准备开始6G的研究。当然不是说5G出来以后,3G、4G就不用了,现在2G都还在用,而是说技术的不断进步要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应该用技术拉动市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超前,但我们很多时候往往是市场推动技术进步。
南都:5G是一个技术拉动市场的范例吗?
刘利华:对,我觉得5G是。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城市里各种摄像头、传感器越来越多,这些传感器网络各自独立组网,像查水表、气表等各种监测数据,都要建设独立的网络。几十亿乃至上千亿数据采集点采集到的海量数据,通过不同的网络分别收集,显然不经济也不可靠。
5G出来以后,只要统一接口标准、信号传输模式,一个平台就可以收集所有数据。不仅降低社会成本,还会带来非常好的效益经济,对无线电频率这个宝贵的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上面这些需求都呼应了5G技术的出现,否则技术研究出来了也没有生命力。
采写:南都记者蒋琳 实习生尤一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