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副总裁:5G技术碎片化不是大问题

5G的标准化刚刚起步,规模商用更是要到几年之后,不过这并不妨碍世界各国运营商、通信厂商对5G的热切关注。在近日举行的第一届全球5G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电信专家、行业媒体围绕5G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对于5G的商用发展前景,爱立信副总裁兼标准化和行业部全球主管Jan F?rjh在接受飞象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不少国家已经宣布会在2020年前部署商用或试商用5G网络,不过早期的测试系统并不能满足市场对5G的所有要求,充分探索5G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才是重中之重。

Jan F?rjh告诉记者,5G无线方面的标准化才刚刚开始,只有技术标准确定以后,5G才能进入普及阶段,进而产生规模效应。“3GPP在2016年4月召开了5G标准化首次正式大会,这意味着5G标准化工作已经启动。”Jan F?rjh说,“爱立信是提交文稿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我们的5G研究工作与3GPP时间表保持同步。”

技术碎片化不是大问题

在5G领域,爱立信是位居全球领导性地位的厂商,曾在2016年巴展现场演示了5G无线原型系统。该系统工作在15GHz频段,采用多用户和大规模MIMO来增加下行吞吐量,实现了20-25Gbps的峰值速率。该系统还采用了先进的波束追踪功能,在毫米波频段可以确保用户在网络内移动时仍保持高性能和可靠性。

Jan F?rjh表示,借助波束追踪功能,爱立信5G无线原型系统能够追踪指定终端的位置和运动情况,并且能够实时从多个波束中找出对该终端而言位于最佳方向的一个波束,从而确保可靠的连接。“这些波束可来自多个发射点,无论用户处于静止状态还是移动状态,都能确保高质量的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Jan F?rjh说。

目前各国对5G的频段有不同的考虑,商用步伐较快的地区应用高频段较多,因此爱立信在高频段取得的成就更多一些。通过5G测试床和无线原型系统的测试,爱立信深入研究了无线信号在高频段频谱上的传播特性,为5G高频段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低频段具有很好的覆盖优势,适合低功耗大规模部署场景,例如海量的机器连接场景。而高频段能够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适合热点地区的高容量需求,但是覆盖性能较差,需要更密集的网络部署。

“爱立信并没有刻意区分高低频段研发的优先次序。”Jan F?rjh说,“我们也在开展5G低频段的研究测试工作。”

在2020年5G标准最终确定之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计划或者正在开展5G技术试验。比如美国Verizon计划在2016年测试5G系统、2017年部署试商用,韩国和日本分别计划于2018年冬季奥运会、2020年夏季奥运会期间推出商用5G业务。中国移动也计划在2018年推出5G试商用网络。为此业内一些专家开始担心5G产业会走向分裂,出现技术碎片化等问题。Jan F?rjh则认为这不是一个大问题,他认为从此次5G大会来看,各方在技术方向上还是高度一致的,而且早期的测试系统并不能满足5G的所有特征。

探索行业应用至关重要

5G要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业界的一致认识是需要与各行各业深入结合,在支持行业应用发展的同时拓展5G自身的成长空间。Jan F?rjh表示,爱立信早已开始与各行业各业携手探索5G的应用需求。在2015年初,爱立信就与多个重要的行业合作伙伴、重点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启动了“瑞典5G”研究项目。随后,这个项目扩大为“欧洲5G”。

“爱立信重点开展的行业试点包括交通和汽车、物联网、能源和电力公司、安全和安保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和零售业。”Jan F?rjh说。

比如,为了减少矿山作业的危险性,爱立信率先实现了远程控制挖掘机。操作人员可以从数千公里以外的地方操控挖掘机工作,并且可以对现场反馈回来的阻力等进行感知。项目初期,基于新技术和现有技术的5G开发系统将远程控制沃尔沃卡车,运输Boliden公司旗下矿山出产的矿石。2016年4月,爱立信还在瑞典总部的西斯塔科技园区测试了世界上第一辆搭载了5G技术的无人驾驶通勤公交车。这辆公交车搭载了爱立信研发的5G技术组件,利用5G技术的低延迟、高带宽、区域覆盖弹性化,实时将行驶视频和车的位置数据传输给远程控制中心,并将相关数据存储在爱立信的云端。

在2016年巴展期间,爱立信展出了多个5G相关行业案例。包括通过无线宽带网络远程控制2500公里以外的无人机,依托智能系统和无线网络控制的5G云机器人等。爱立信还联合ABB开发了远程操控的5G工业机械臂,当机械臂安装的钻头触碰到钢板开始钻孔,远程控制人员可以通过操作杆真实地感受到阻力、触碰钢板的手感等。基于高性能通信网络,即使操控人员远在2500公里以外,也会获得实时的触觉反馈。“这需要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极低的时延,承担数据传输任务的正是5G网络。”Jan F?rjh说。

要满足各行各业千变万化的需求,5G系统必须具备按需组网能力,利用逻辑而非物理资源,为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进行调整,并快速满足新型应用需求的新服务,这就是所谓的“网络即服务”。从实现原理来看,“网络即服务”主要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网络物理基础设施资源根据场景需求虚拟化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平行“网络切片”,这需要运用云计算、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技术。

“到2020年,爱立信的核心网都将支持网络切片。”Jan F?rjh说。

积极参与中国5G创新

由于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中国从国家层面到运营商层面,对于发展5G一直表现得非常积极,爱立信则是中国5G创新的主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Jan F?rjh告诉记者,爱立信和中国移动保持着长期密切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在2016年巴展期间,爱立信宣布正式加入中国移动5G联合创新中心,双方在未来网络转型和5G研发上达成了广泛的合作协议,围绕NovoNet、开放NFV实验室、NB-IoT、5G RAN架构等开展了大量的合作。涉及到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围绕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5G应用展开,二是围绕网络架构展开,共同探索如何构建更具弹性、可扩展性和快速响应的移动宽带网络。

2016年初,工信部宣布正式启动5G技术试验,爱立信也参与其中。爱立信已将5G测试床搬到了北京实验室,与工信部联合开展测试。

来源:飞象网
时间:2016-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