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17日、23日,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分别发布2015年财年业绩报告,这几份“成绩单”折射出行业政策频频出台、技术迭代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其中信息值得运营者和监管者关注、深思。
一、收入构成加速迭代 "新角色"不断涌现
前年还热闹非凡的3G在去年运营商的财报中已逐步淡出,语音业务收入不再单列,仅隔一年,4G、光宽、ICT、物联网已站上山头,成为运营商财报中的主角,“新角色”还在不断涌现。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财报。
从运营商的收入构成,可直观地看到各业务此消彼长。伴随语音业务快速衰落的是互联网类业务的崛起和数据流量收入的蹿升。中国电信已加快核心业务向4G和光宽带等高价值领域融拓展,这也带来新兴业务收入的迅猛增长。翼支付、爱WiFi、IDC和云产品等异军突起。中国联通则直言“3G业务竞争优势快速减弱”,加快向4G迁移,其移动数据流量同比猛增60.1%。中国移动表示,收入增长对于传统业务的依赖程度降低,集团客户信息化收入已经崭露头角,而可以预计的是,有线宽带将在以后占据中国移动财报的显著位置。
收入构成的加速迭代反映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而在运营商看来,这更加有利于他们经营风险的释放。和互联网企业相比,运营商业务结构的变化已经缓慢多了。正如中国移动财报所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巨变,考验的还是电信运营商的战略智慧和资源配置能力。
二、提速降费让利于民 收入利润数据承压
2015年,应国家政策要求,三大运营商实施一系列“提速降费”、“流量单月不清零”举措让利于民,加之经营环境的复杂变化,本财年收入和盈利均面临较大压力。中国移动收入下降1.3%,利润下降0.6%;中国联通收入下降3.9%,盈利下降12.4%;中国电信服务收入仍比上年增长2.0%,利润比上年增长13.4%。不过,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三家公司财报中的利润数据还包含了处置铁塔资产所获得的收益,如果剔除铁塔因素,实际通信服务所带来的利润都在下滑。
4G商用以来,电信运营行业的竞争一直不断加剧,互联网业务对传统通信业务影响持续加大,同时,监管政策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对电信行业的期望越来越高,促使运营商在不断加大网络建设力度、推出新兴业务的同时,还不断降低资费。工信部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固定带宽资费水平比上年年底下降50.6%,移动流量平均资费水平下降39.3%,提前完成全年“提速降费”目标。虽然“提速降费”等政策在短期内对运营商的财报业绩构成压力,但其成果有力地刺激了信息消费、提高了社会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效率和信息化水平、营造了信息消费的良好大环境。
未来,行业监管政策将继续聚焦于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信息消费,有关提高网速、降低网费、促进信息惠民的政策将不断出台,这对运营商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营商须悉心完善资费设计,激发业务量,努力在提升效益和信息惠民之间取得平衡。
三、财报数据第一次体现“铁塔”因素
在本次财报中,三大运营商都计入向中国铁塔转让资产后获得的一次性净利润,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为39亿元、101亿元、92.5亿元(税前),这是运营商财报里首次出现“铁塔”因素。
2014年7月,三大运营商共同发起设立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中国铁塔向三大运营商收购全部存量铁塔相关资产,并同步引入新股东中国国新。根据三大运营商与中国铁塔联合开展的存量资产清查评估,三家公司铁塔相关资产的评估值合计约2314亿元。中国铁塔以发行股份与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收购上述资产,并同步向中国国新增发新股。交易完成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持有中国铁塔27.9%、38%、28.1%的股份,中国国新持有6%的股份。
中国铁塔成立后,主营铁塔的建设、维护和运营,兼营基站机房、电源、空调等配套设施,以及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维护、运营和基站设备的代维。三大运营商在财报中表示,由铁塔公司统一负责铁塔和相关资产的建设与维护,有助于自己更快提升网络覆盖能力,同时节省资本开支。运营商作为铁塔公司的主要股东,预计将会得益于铁塔公司的利润和升值潜力。不过,运营商也表示,正在与铁塔公司协商铁塔使用费用事宜,预计铁塔使用费用短期将对公司利润带来压力。随着铁塔共享率的提高,运营成本可望进一步降低。
四、4G为行业注入强心剂 增长爆发格局异变
2015年,我国4G发展规模效应凸显,4G网络向4G+全面“提速”,2G/3G用户加速向4G转移,而4G用户则带动流量迅猛增长,在大幅“降费”让利于民的背景下,仍然成为拉动三大电信企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其中,中国移动延续了4G领先优势,仅2015年的净增4G用户就超过2亿户,总数达3.12亿。目前,中国移动4G基站总数约110万个,实现了乡镇以上地区的连续覆盖、农村数据热点的有效覆盖,基本实现了高铁、地铁、重点景区的全面覆盖,覆盖人口超过12亿,城市道路平均下载速率超过37Mbps。而且,中国移动4G用户DOU(月均流量)消费额达到整体移动用户DOU的2.2倍,反映出4G对流量强大的带动作用。中国电信奋起直追,4G覆盖区域的网络质量已与移动可比。2015年,4G终端用户净增5138万户,达到5846万户,市场份额同比翻番,而4G用户每月户均流量达到了751MB。中国联通改变策略,全面聚焦4G,2015年4G用户达4416万户,占移动出账用户的比例达到17.5%,正以4G引领移动业务转型发展。
在多重压力与挑战下,4G成为三大电信运营企业的成长“风口”。谁抓住了4G,谁就能迎风起飞。中国移动领先一步,网络劣势大逆转,4G发展一骑绝尘;中国电信奋起直追,业务规模、市场地位持续增强;中国联通稍有踌躇,曾经的优势变为掣肘,移动用户一年流失1400余万。4G时代,市场格局再次风云变幻。面对中国移动的绝对领先态势,业界判断,新的不对称管制政策可能正在路上。
五、数据收入首超语音 流量成为增长引擎
近年来,语音业务都在持续衰退,数据业务不断上升,在今年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的财报里,数据业务均超过语音业务,实现了历史性交接。
作为龙头老大,2015年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收入首次超过语音业务收入。2015年,中国移动的数据业务收入达3034.25亿元,首次超过语音业务收入(2618.96亿元),占通信服务收入的比例上升至52%,而语音业务收入则同比下降了16.5%。在中国联通移动服务收入中,数据流量收入实现612.15亿元,也首次超过语音业务(577.48亿元),移动服务收入中数据流量收入占比达到42.9%。在中国电信的移动服务收入中,数据业务收入达到754.24亿元,语音业务下降到489.83亿元,进一步拉大差距。
2015年可以说是运营商战略转型的重要节点,数据业务超过语音业务,标志着语音业务从此退居“二线”,数据时代正式到来。
从三家运营商来看,流量经营成为当前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也是未来一段时期生存发展的基础和转型升级的支撑。中国移动流量拉动效应显著,流量成为收入增长的引擎,移动数据流量增长143.7%,移动数据流量收入增长31.7%;无线上网收入同比增长30.5%,占通信服务收入的34.5%。中国联通手机用户数据流量同比增长60.1%;手机上网收入同比增长17.2%。中国电信深入推进精细化流量经营,持续加强合作,丰富流量产品,实现流量规模和价值双提升。全年手机上网流量收入同比增长40%,手机上网总流量同比翻番。
然而,数据业务虽然强势逆袭,但新动能的增强目前仍然难以抵消旧动能的减弱,通信服务收入增长低迷的转型阵痛期仍将持续一段时期。未来,运营商需要平衡好流量经营降资费、提用量、稳价值的关系,进一步提升流量业务收入贡献和效益水平。
六、新兴业务成创收主力 起大早才能赶早集
伴随消费互联网热度的延续和产业互联网空间的释放,电信运营商新兴业务成为创收主力。除了4G,新兴业务的数据在财报中最亮眼。从市场反应来看,早布局就能早收益。
去年,中国电信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收入贡献持续增强。尤其是翼支付,活跃用户超4000万户,交易额超7700亿元,同比翻番。ICT业务同比增长21%,其中IDC和云产品收入增幅近30%。中国联通IDC及云计算业务收入达70.7亿元,同比增长37.5%;ICT业务收入达43.3亿元,同比增长24.9%。中国移动虽未在财报中明显列举新兴业务的增长数据,但其数字化服务已快速发展,数字新媒体领域合作伙伴达到6000家,相关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而从财报中“集团客户通信及信息化收入增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平,收入份额接近行业的三分之一”的表述来看,中国移动在行业信息化领域的新兴业务收入也在强势增长。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无疑是运营商创新业务的主阵地,他们不光带来了可观的现金流,更是未来竞争力的重要组成。从消费互联网领域来看,运营商更加理性,他们开始逐步放弃或优化一些无法带来收入且前景堪忧的创新业务。及早布局、及早开放、及早让市场去磨练的业务成长很快。比如,在支付领域,中国电信最先发力,起了大早,也赶了早集。
大浪淘沙始见金。电信运营商不可能只求投入不求回报,给企业带来真金白银,新兴业务才有继续走下去的可能。
七、人口红利见顶 竞争聚焦“存量”“物联”
这一天,还是到了。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电话用户同比仅增长0.1%;移动电话用户数净增不到2000万,相比2014年的用户增长数据均呈断崖式下跌态势。尽管中国移动2015年移动用户增长量最多,达1960.7万户,但已是近十年最低,与2014年之前每年约6000万的用户增长幅度差距甚大。“十二五”的最后一年,我国通信行业人口红利见顶,今后,这一“天花板”困局仍将延续,行业竞争全面进入“存量模式”与“物联模式”。
一方面,存量用户争夺更为激烈,存量价值挖掘更为重要。通信大发展时期,电信运营企业营销较为“粗放”,用户“大进大出”现象突出。随着行业人口红利的消失,电信运营企业将更加注重存量用户的维系,更加关注用户的感知与喜好,想尽办法增强用户黏性。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一大利好;对运营企业而言,则是一大考验。同时,如何拓展存量用户的信息价值空间将成为电信运营企业的战略聚焦点。当前,我国大力推动“互联网+”发展,移动医疗、远程教育、智慧家庭、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新兴业态正成为通信业实现新增长的落脚点。
另一方面,自然人口红利虽然见顶,但M2M连接需求潜力巨大,三大电信运营企业正加速布局物联产业。2016年,中国移动计划发展1亿物联网连接,并将加快推进全球统一标准窄带物联网(NB IoT)产业成熟和物联网应用创新,打造一张低成本、低功耗、广覆盖、高可靠的公共物联网,力争2017年实现商用;中国联通则计划加快构建统一连接的物联网大平台、集约化的支撑体系和全球化业务体系。
八、宽带业务稳健增长 “三国血战”即将上演
2015年,通信业积极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宽带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2015年,全国新建光缆线路441.3万公里,光缆线路总长度达2487.3万公里,同比增长21.6%,比2014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三大电信企业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净增1288.8万户,总数达2.13亿,其中光纤接入(FTTH/O)用户净增5140.8万户,总数达1.2亿,占宽带用户总数的56.1%,比2014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力推“全光网”建设,宽带亦成为两大公司的增长引擎。其中,中国联通固网宽带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5%,达到539.6亿元;固网宽带用户同比增长5.1%,达到7233万户,而光纤到户(FTTH)用户占比超过50%。受宽带业务增长的带动,中国联通固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1%。同期,中国电信有线宽带用户数达1.13亿,FTTH用户净增2838万户,达7099万户,占比达到63%,比2014年年底提升23个百分点。
2016年,宽带仍将是行业的明星业务。与以往不同的是,已于2015年收购铁通资产的中国移动将强势出击宽带市场,白热化竞争势必从移动通信领域蔓延至固定宽带领域。目前,中国移动有线宽带用户数已超过5500万,紧随中国联通之后,其“20M起步,50M主打”的宽带发展势头十分强悍,一场“三国血战”已然拉开序幕。
九、传统业务加速衰退 数据业务尚未补位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在OTT业务替代加速、资费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电信基础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加速衰退。
2015年,三家运营商传统业务的下滑幅度都很大。中国移动语音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6.5%,短信和彩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2%。中国联通移动服务收入中语音收入同比降低22.5%,其他增值服务(短信等)同比降低15.5%;在联通固网服务收入中,语音降低19.6%。中国电信的移动话音业务同比下降10.4%,固网话音收入同比下降11.8%。
运营商的语音业务等传统业务快速衰退,虽然流量收入成为增长新动力,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都出现数据业务增长无法弥补传统业务损失的局面,因此,移动业务收入均下降。中国移动的移动业务收入从2014年的5631.5亿元降低到2015年的5521.6亿元。而中国联通移动服务收入更是同比降低8%。
近几年,传统业务下滑是大势所趋,运营商也做过很多减缓下滑的努力,但无可奈何,花终将落去。电信运营商必须用更加努力的流量经营以及其他创新业务的快速增长才能弥补传统业务的加速下滑。
十、以已之长布局战略 平台入口之战一触即发
财报不仅是数据罗列那么简单,三家运营商都详细阐述了自身的战略布局。与以往聚焦“转型”不同,现在运营商更加重视自身的长处及核心能力,战略布局有差异,但平台、入口是三家公司都不愿轻易放过的。
4G和宽带无需多说,这是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三家运营商在核心能力和价值增长极上的战略布局。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开始聚焦自身在产业互联网上的优势,中国移动则把数字化服务放在了战略前沿。
中国电信在云计算及大数据基础能力上快速提升,物联网是中国电信发力产业互联网的主要抓手。因此,中国电信将物联网定位为战略基础业务。中国联通聚焦物联网、互联网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大数据、ICT,在产业互联网打造持续增长的新动力。拥有8亿多移动用户的中国移动则期望把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连接”起来,布局数字化服务,致力于实现连接规模的横向拓展、连接服务的纵向延伸和连接应用的实质突破。目前,中国联通物联网连接规模超过6000万,其能力开放平台(ONENET)接入的合作伙伴超过800家。
无论消费互联网还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入口之争不可避免。IPTV(天翼高清)成为中国电信战略性基础业务,公司将加快规模拓展,抢占智慧家庭的重要入口。日前,中国联通发起成立4K超清产业联盟,并将在业界率先推出以4K超清视频业务为核心的“智慧沃家——4K套餐”。面向“互联网+”,各运营商还将加快布局,争取平台打造和能力提升的时间窗口。中国移动已根据互联网专业化分工特点,成立了咪咕公司、互联网公司、物联网公司、车联网公司等专业机构,打造自主核心能力。他们将成为平台、入口争夺战的主角。
做管道?做连接?做平台?电信运营商一直苦苦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定位,从财报中我们看到了这种努力。